首页 教育科研 教师培训

如何进行深入有效的教育科研?

  • 2024-06-11 10:17
  • 阅读 371
分享到:

一、让教育科研走向生活

教育科研是一种简单的说法,完整的说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什么?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教育科学的研究”,一种是“教育的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中小学教师参与的教育科研,理解成“教育科学的研究”更加具有合理性和实践意义。
     当我们把教育科研理解成“教育的科学研究”的时候,科学的研究方法其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约束着我们,比如强调实验方法的运用,追求数学式的精确和研究结论的可验证,程式和手段上有开题论证、前测、控制、后测、数据处理、对比……神秘而烦琐,教师难以把握,也很难有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研究的幸福。
     另一方面,教育的特殊性却在这种模仿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中简单化,神秘而复杂的教育被肢解成可以控制的单个要素,教育的事实和现象被简单归因和确定,教育科研与实际教育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
    把教育科研理解为“教育科学的研究”,首先需要认可教育因其生命性而具有丰富性(多种要素和因素)、复杂性(要素和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流动性(教育的各种事实和现象)和整体性等特征。在研究中尊重教育的难以控制和难以把握性,以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问题。
     其次,需要破除研究的神秘性,我们认为,就其本质而言,是利用理性和行动结合的力量认识和改造生活的过程,其基础是发现生活中各种事实和现象间的关系和意义。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教育现象和事实就是自身的行动和行动效果以及采取教育行动的依据和假设。教师的教育科研就是发现“教育行动的依据”“教育行动”“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在新的关系定位中理解新的教育意义,并用对教育和生活意义的理解来指导未来的教育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走向生活有了可能和基础。

1. 研究目的:创新生活

教师做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改造生活,创新生活。这种创新又主要体现在新知、新事、新人三个方面。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中的行动研究者,研究首先是要发现行动和行动结果(效果)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比如教的行动和教的效果,学的行动和学的效果,并由此反省自己的行动依据和假设。研究的结果,是获得其间关系和联系的认识,得到关于自己、关于学生、关于教、关于学、关于教科书等方方面面的新的认识。
     这是一个修正和更新、完善和丰富研究者原有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原有知识背景、知识内容、知识结构都将随之而改变,并得以重新建构。这是一个新知产生的过程。
     对教育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深刻洞悉和把握,有利于认识、理解和预测教育事实和现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从而对其进行更有效的促进或调控。这样,有了新知的基础,研究者新的实践也就有了可能,也就是产生了新事。新事首先是做事的手段和方式有了新的突破,其次是由此产生了新的实践效果。它是推陈出新的新,超越既往的新。
     这种改变、突破和超越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和体现,是美的创造和展示。依据自身的研究体会,我们似乎可 以对《学记》这样补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乐也。故曰,教学研相长也。”“美”和“乐”带来了研究的幸福。
     新知和新行动的出现意味着新人的诞生。从终极意义上,研究意味着人的新生,或者说新人的创生。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认识和研究自己。研究自己是为了更新自己,超越自己,追求理想的人的生活。人的生活,其最根本特征就在于,他总是生活在“理想”的世界,总是向着“可能性”行进。
为了超越现实的规定性,我们不仅需要改造世界,更需要改造和更新自身。笔者认为,由于缺乏对自身的研究,缺乏新人的创生和超越,教育科研始终外在于教师的生活,教师也就很难从科研中体会快乐,很难对教育科研产生认同感。
     新知、新事、新人,最后的结果是人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协调,人在环境中获得更多的自由。和谐和自由带来的是生活舒适,从这种意义上看,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更加幸福。

2. 研究问题:源于生活

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一定是对自己的教育生活质量十分在意的教师,一定是十分善于观察自己现有生活状态的教师,一定是十分渴望理想生活的教师。
     对现有生活状态进行考察,我们总会发现生活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追求理想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又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影响了生活的质量,为了改善生活,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的研究课题。
比如,上了一节课,你对上课的感受满意吗?你对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满意吗?你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生活得愉快和幸福吗?你想让自己的课上得更愉快吗?有了这些问题和不够满意,你就需要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例,教师的教学研究就是让自己上课的感觉更好,让学生学得更有兴趣、更有收获。学生学得更有兴趣、更有收获,成长进步则更快,这本身就能带给教师舒适快乐的教学感受。
     选题需要考虑问题的价值、新意和可行性。我们认为,只要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对教师而言都具有研究价值。你想,不解决这样的问题,你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就要受到影响,难道你不该去研究解决?这样的问题研究难道对你没有价值?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即课题”。从创新性的角度,我的问题对你来说可能不是创新,但就我自身的情况来说,就可能是一种创新,它能给我带来新知、新事、新人的效果。
     基于这样的理解,中小学教师做教育科研不要怕课题能否得到认同或是否在某一级立项,而是应该“担心”所研究的问题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距离会不会太远,会不会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

3. 研究方法:融入生活

行动研究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我们认为,行动研究本质上是对自身生命活动的研究和改造。为行动研究(目的),对行动研究(对象), 在行动中研究(方式),主要依靠行动者自身的力量研究(研究者),和实践中的教育教学生活紧密结合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
     深度融入生活的研究方式包括叙事研究。叙事的意义首先在于“坐下来,再次审视自己的生命,复习一遍,端详生命的肌理和细节”,从而使自己“再活一次”。其次,通过叙事让过去的故事和历史照亮前程,引领未来,用故事再造人生。这样,一方面是人创造故事,另一方面是用故事再造人生,使人能更合理地创造新故事。要实现用故事再造人生,叙事研究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叙事”的水平上,而是要对故事进行研究。研究意味着思考,在叙事研究中,不仅需要有“获得经验之思”,而且需要“改造提升经验之思”。
     另外一种有效融入生活的研究方式是类比研究。类比研究作为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尽管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可靠,但它却能独辟蹊径,激发人的灵感。
     比如我们对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进行研究:揠苗助长本身是农业生产中的事,但类比研究使我们体会到“苗”有“苗”的生长发育和变化规律,“助长”如果采用了“揠”的方式,就违背了“苗”的生长规律,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贻笑大方。通过对这个寓言的研究,我们更加生动形象地感悟和体会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就我们看来,更为重要的是,类比研究提供了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成长道路:只要你想学习,愿意学习,处处留心,那生活处处有教育,时时有学习,同时生活也能时时给你以研究的启发。


二、谁是最具成长力的教师?

十多年以前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境外团体到中国大陆访问,看到满街商铺店面挂着“质量信得过商店”、“用户最满意商店”一类的招牌,忍不住好奇地问陪同参观的人员:“我们看到了这么多内容不同的招牌,为什么单单没有最有价值的‘最具学习力商场’的招牌?”这是一个未经证实的故事。但听过以后,不由对“最具学习力商场”充满了想象:不论你有多出色,我最具有学习力,只要是值得学习的,我都能够很快向你学习,并在学习中超越你,比你做得更好。这样想过以后,你是否同意我的判断:这样的商场才最有前途,也最有希望?
     什么是学生?我认为这是当教师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一个根本问题,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才更容易找到教什么和学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内在依据。我自己的理解是:狭义的学生是在学校里,在成人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人。在生存的本领中,什么最重要呢?我认为首要的是有继续学习的本领,也就是要学会学习,具有“学习力”和“成长力”。当然,学会学习并不仅仅指掌握了有用的学习方法,它应该包括愿意学习的态度和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善于体会和发现学习的快乐。
广义上看,人一辈子都是学生,因为在整个一生中,人都要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可能说某人天生是当教师的料,却不能说某人天生就是优秀教师。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最具潜质的教师要成为优秀教师,也需要经过学习和成长的努力。由此可以说,学习和成长是教师必需的。一方面,成长是教师生活的必需,另一方面,最具希望、未来前途最为光明、最值得期待的教师又是最具成长力的教师。
     那么,谁会成为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呢?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对人具有真挚而热烈的感情。这里的人首先是自己,“爱自己,栽培自己”,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渴望改变自身现有生存方式和状态,渴望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教师生活。这里的人当然也包括眼前的学生,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对眼前的学生充满关切和慈爱,渴望通过自身成长、通过更有成效的教育实践使眼前的学生现有生活变得愉快和幸福,让未来前途变得更加光明和美好。更进一步,最具成长力的教师视野开阔,他们对人类现有状态和未来命运有着深深的忧虑和担心,他们渴望通过成长使自己有能力为未来美好的社会做一点贡献。
     “只要你还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已经成熟,你就开始腐烂。”

最具成长力的教师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他们接受一个真实而完整的自我,永远不自满。“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对于问题,他们不是掩盖粉饰和拒绝认可,而是满怀热情的拥抱和互动,在互动中不断理解和解决问题,在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进步。这就是所谓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是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老师。在他们眼里,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一次获得成长进步的机会;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体会成长和进步快乐的方式,通过工作的经历,获得工作的经验,积累经验成智慧。他们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工作中学会更好地工作。他们的学习视域是整个生活世界,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不断在生活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是具有较强教育实践力的老师。就我看来,人的生命活动不外两种方式:

一种是内化,内化是占有前人和他人的文化成果以保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变得有力量,这就是成长;

另外一种是外化,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表现人的力量,实现人的力量,在外化中获得人的意义感和尊严感,这是成长的外显和表达;内化和外化缺一不可。教师成长的外化实践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最具成长力的教师能将所学和所得创造性地运用于工作实践,以谋求提供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组织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最具成长力的教师面前,学生能够得到相对更加自由、更加充分和更加合理的生长与发展。        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是善于反思的老师。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善于获得经验是成长的基础,经验的目的在于发现自身的决策、行动和行动效果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以便未来更好地决策和行动,谋求更好的效果;反思的对象是经验,是对经验改造和提升。善于反思的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

最后,我还认为,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应该善于体验成长的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在何处?“说”在“习有所得”,能够体验成长和收获快乐的老师才会有持久而愈发强烈的学习后劲。他们的快乐来源于成长本身——内在的充实和实践能力的变化,而不是从由此获得的外在荣誉和名利而快乐,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PS:这里再补充最近读到的有“美国对冲基金教父”之称的雷·达里奥的一句话:“我认为实现个人进化,即成长是最伟大的成就,也能获得最丰厚的回报。”


上一篇:适用于主题班会课的教育哲理故事35:专注是 下一篇: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让新课标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