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专题 家庭教育宣传周

中小学劳动教育

  • 2024-10-09 14:19
  • 阅读 112
分享到:

目前,中小学基本形成了劳动技术课、特色校本课、实践活动课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中小学劳动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劳动、无教育——将劳动教育限定于狭隘的技能学习、动手操作、实践体验,缺乏对劳动教育“内核”和“灵魂”的深度考量,无法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二是重传统、轻现代——对创意劳动、休闲劳动、创造性劳动等关注不够,容易使学生陷入劳动等同于体力劳动的误区;三是做法多、规划少——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学段间相互割裂,缺乏整体性规划,造成劳动教育层次性区分不明、递进性衔接不足、学段间缺乏关联性,难以形成育人合力。

中小学劳动教育如何才能发挥育人实效?笔者认为,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整体规划时,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同时树立学生立场,体察各学段学生的思维习惯、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在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目标上突出递进性和层次性,由低到高逐步进阶。具体而言,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第一,劳动教育目标要一体化贯通。一方面要突出学段渐进性。不同学段的劳育目标应该承前启后、构成序列,学校要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明确劳育目标和施教重心。如小学低年级意在培养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小学高年级重在体会劳动光荣,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初中学段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及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为目标。高中阶段应突出劳动价值的体认、培养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另一方面,要增强学段关联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前后衔接,前一学段劳育目标是后一学段劳育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后一学段劳育目标是前一学段劳育目标的巩固与提升,这样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环环相扣,才能将劳动教育推向深入。

第二,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规范化设计。劳动教育课程的规范化设计是保证教育实效的关键。首先,要严格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以及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的规定。同时,在中小学教学规划中,应统筹安排好劳动周的时间,确保学生必要的劳动体验。其次,应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着力打造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主题并行的劳动教育课程。课堂教学是劳动教育的主渠道,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让学生掌握劳动本领,培养劳动情感,感悟劳动价值。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学校应探索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实践活动。再其次,要创新劳动课程的评价方式。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评价要贯彻育人导向,突出生活、生命、社会三重价值,突出过程评价,构建整体多元评价体系。

第三,为劳动教育实施提供专业化支持。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全方位支持和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基于区域特色,要在政策制定、督导检查、资源配置等方面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安排。教科研部门要探索家校联动的路径以及搭建劳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从而助力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各种社会力量要在舆论宣传、实践场地、劳资供应、观摩见习等方面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多元化支持

上一篇:家庭与学校共育:构建小朋友成长的双翼 下一篇: 父亲和算盘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