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教育资讯

遇到“难管的学生”,记住这些策略,你就能在管理中赢得先机!

  • 2024-12-13 16:34
  • 阅读 149
分享到:
每位教师都会遇到一些所谓的“不好管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能表现出行为问题、学习动力不足、情绪波动大或是对规则持挑战态度。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若仅凭传统的管教手段,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可能加剧师生间的矛盾,但使用正确的策略可以让您在学生管理中赢得主动权,将挑战转化为教育契机。

 深入理解,对症下药

1.了解原因:面对“不好管的学生”,教师需具备的第一项能力是深入理解。这不仅仅是对学生行为表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探究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很多时候,问题行为是学生内心困扰的表现,如家庭压力、学业困难或是社交障碍。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可以有效缓解问题行为的发生。例如,一个经常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可能是在家中缺乏关注,试图通过在学校中的“存在感”来弥补这一缺失。

2. 对症下药:教师应主动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同时,利用家访、家长会等机会,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为制定个性化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记住,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

 疏解情绪,设定界限

1.疏解情绪:教师要提供一个安全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情绪和观点,可以帮助释放积压的情绪,减少冲突发生的可能性。教师还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情绪日记等,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减少冲动行为。班级还要定期开展小组讨论或个别会谈,倾听学生的感受,引导他们学会健康的情绪管理方法。

2. 设定界限:明确且一致的规则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容易偏离常规的行为。设定清晰、合理的期望和后果,确保全班同学都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则不行。同时,保持一致性至关重要,避免因人而异的处理方式,以免造成不公平感。
 正向激励,促进成长

与其一味地纠正不良行为,不如更多地关注和奖励良好行为。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比如表扬、礼物或是额外的学习资源,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展示良好行为的动机。这种方法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减少负面行为的出现。

1.设立目标奖励与学生共同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一旦达成,给予适当的奖励,如表扬信、小礼物或额外的自由活动时间。
2.积分制度:建立班级积分制度,对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学习进步给予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奖品或特权。
3.展示成就:在班级或学校范围内,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才华和成就的机会,如作品展示、演讲比赛等,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建立信任,搭建桥梁

信任是师生关系的基石。对于“不好管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因为过去的经历而对教师抱有戒心,认为教师只会批评和惩罚。因此,建立信任关系尤为关键。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逐步建立信任:

1.展现真诚: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保持真诚的态度,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他们的困难表示理解和支持。
2.保持一致:言行一致的教师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无论是对规则的执行还是对承诺的兑现,教师都应做到公平公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靠性。
3.共享权力:适当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如设立班级小助手、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规则等,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信任。
专业支持,同伴互助

1. 专业支持:如果某个学生的问题行为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到学习或他人,不要犹豫向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专业人士求助。有时候,外部专家的意见和干预可能是解决难题的关键。

2. 同伴互助:有时,同龄人的正面影响远胜过成年人的教导。鼓励班级内部形成互助友爱的氛围,让表现良好的学生成为模范,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进步。
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面对“不好管的学生”,加强家校合作至关重要。

1.定期沟通:通过家长会、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在校表现,共同分析问题的根源,探讨解决方案。
2.共同制定计划:与家长一起制定学生的成长计划,明确目标、步骤和期望,确保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3.家长教育:向家长提供育儿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总之,面对“不好管的学生”,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理性分析,运用恰当的策略去引导而非简单地抑制。通过理解、支持和积极的干预措施,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12·4|法制宣传日·国家宪法日|大吴小学 下一篇: 有爱心,有情感,有教育——做一个温暖的班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