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研究
- 2025-01-08 10:36
- 阅读 27
摘要: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限制,其中地域经济的不同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说相对于发达城市而言,贫困山区和农村所享受到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一直处在劣势的地位。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革新传统教育的同时,有效的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
引言:21世纪,互联网的发明对我们的生活生产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互联网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模式,为人类提供了诸多便捷。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高度重视,不仅期望以此革新传统教育,使得现代教育更为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才培养需要,也看重了信息化的便捷性、经济性等特性,以期利用教育信息化让国内现有的教育不公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整体国民均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
1.教育信息化为教育公平带来的影响
(一)缩短教学条件差距
教学条件一般指校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校内的师资力量建设,这两点是带来教育不公的主要因素[1]。在以往的贫困地区中,学校授课一般以教师板书加讲解为主,教室内未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和发达地区相比十分落后。而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该类地区授课可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为师生提供了适宜的软硬件教学设备,而信息化带来的一系列教学资源、教师培训资源,也能成为教师执教力量发展的条件,最终将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教学条件尽量缩短,促进教育公平。
(二)提供同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影响教育公平的另一大因素,在以往的条件下,贫困地区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被师生广泛应用的资源多为教材和教辅资料,即使当地学校考虑新型资源的引入,也要考虑资源引入的成本问题、教师能力等问题,为此资源短缺问题一直无法合理解决。而在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下,信息化资源成为了城乡学校共有的一类教学资源,该类资源存在获取便捷、经济性高及操作难度小等特点,例如微课网课等资源,这一变化能为不同地区提供尽量同等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2.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要点
(一)双师课堂的应用
双师课堂的构建,由线上线下教师同步开展授课,即线上教师利用视频直播方式为学生讲解知识点,线下教师配合线上教师做好教学和互动[2]。这一方式弥补了单一线上教学模式的不足,让线下教师完成监督学生、总结学情的目标,而线上教师则可利用更先进、有效的授课方式开展教学,进而促进教育公平。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图层的应用是学生需要了解的技能,能为学生PS等软件的应用打好基础。为保障教学效果,笔者应用了双师课堂模式。在本节课堂中,线上教师担任主讲,他在视频中利用PS软件为学生示范了图层的应用方法以及优势,并将图层比作透明画纸,告知学生各图层相当于叠在一起的透明画纸,因此在各层完成的修改绘制均互不影响但又能叠加展示。主讲教师的这一比喻十分形象,学生以此了解了图层的真实含义,而笔者也通过对学生图层应用操作的观察,掌握了整体学生对图层的了解状况。本节课堂因新颖的模式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能认真倾听线上教师的讲解,并在实际操作中针对个人操作问题询问笔者,保障了教学效果。
(二)线上资源的选择
教育信息化中对线上资源的选择十分重要,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实现教育公平,农村教师在线上资源的选择中,要重视所选资源的前沿性、趣味性等特性。线上资源的类型多种多样,教师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微课等资源搜索时,要尽量选择年份更近,内容更新颖的资源,避免因老旧资源的选择,影响信息化教学效果,抑制学生探究兴趣[3]。例如滤镜的应用是学生要掌握的技能,而初中教材内对滤镜的讲解过于刻板,操作性偏弱且过于老旧,这一问题会影响学生对滤镜的学习兴趣。为此笔者利用互联网进行了微课资源的搜索,最终找到一类以动漫漫画滤镜应用、不同滤镜效果讲解为主的微课课件。笔者在授课中以微课为学生进行了教学,在微课中新颖多彩的漫画十分吸引学生注意,微课对不同滤镜的应用效果讲解也主要以案例为主,操作性很强。这一微课课件激发了学生对滤镜的探究兴趣,很多学生在微课及笔者的启发下,均积极利用图片实践滤镜的应用,本节教学取得了较好成效,学生接触了较为先进的教学资源,教育公平得以实现。
1.落实个性化教学
教育信息化不仅要求对教学活动的信息化处理,同时它代表了一类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利用多样的线上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在传统教学中,农村地区更为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扬,这和现代教育的目标相悖。为此要实现教育公平,教师便应利用教育信息化,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行满足,培养学生感兴趣、符合时代需要的能力或素养,促进教育公平。例如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火爆下,初中学生均受其影响,部分学生甚至对视频剪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教学资源、设备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他们无法学习到视频剪辑这一技能。为满足学生的这一学习需要,笔者以自拍短视频为例,为学生演示了视频剪辑的流程,并以师生交流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一授课方式为学生打开了学习视频剪辑的大门,也让他们的视频剪辑学习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此外,笔者亦为学生介绍了爱剪辑等视频剪辑软件和实际应用,在笔者的教学下,更多学生掌握了视频剪辑的基础知识,并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了剪辑技能训练,提高了其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结束语:结合以上,在地域经济差异下,各地的教育事业发展出现了较大差异,这一问题导致了教育不公,影响了部分地区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化手段因具备的便捷性、经济性等特征,成为了我们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手段。各地教师要做好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先进教学理念主导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学生提供多样丰富的教学资源,尽量以教育信息化弱化教育不公。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