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科研 教研成果

基础教育英语学习质量监测命题的启示

  • 2025-01-08 10:42
  • 阅读 1171
分享到:

 

■ 摘要: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迈入了新阶段。以推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为目的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本文着重论述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英语学科命题的启示,指出应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评价,突出育人导向和对教学的积极反拨,并从评价理念、素材甄选、任务设计和信息技术的使用等方面对命题启示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 关键词: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英语学习质量检测;命题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特别强调了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在基础教育领域,破除错误的教育评价导向,要深化中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并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辛涛,2019)。《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义教新课标》)的颁布,预示着我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进入新阶段,是我国新时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梅德明,2022)。《义教新课标》也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迈入核心素养时代(王蔷,2022)。《义教新课标》明确指出,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考试评价,指导教材建设,开展教师培训(教育部,2022)。
在“评价建议”部分,《义教新课标》指出,要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教育部,2022)。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完善与创新教育制度、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向宏观的教育质量管理,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定期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与判断,利用数据了解并改进基础教育的外部评价活动,其目的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陈慧娟、辛涛,2021;郑星媛、柳海民,2022)。2007年,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探索。2015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正式确立。
根据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全国范围的英语学习质量监测从2022年开始,三年一测,测试对象为我国四、八年级学生。课程标准是英语学科监测工具研发的重要指导和依据,探究《义教新课标》对英语学科监测命题的启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英语学习质量检测围绕“核心素养”,强化育人导向


《义教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部,2022)。这一理念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一脉相承,课程设置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即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目标设定和实施手段须与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保持高度一致,重点关注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维度的整体表现与协同发展,实现课程评价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表现的一致性评价结果与后继决策的统一性(教育部,2020)。义务教育英语质量监测应监测我国四、八年级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表现对于可观测、可测量的行为表现,应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开发监测指标并研发监测工具来考查学生表现;对于无法通过测试获取的核心素养表现,则通过相关因素问卷调查方式来获取学生的看法和行为倾向性。为发挥英语教育质量监测对教学的引导作用,英语教育质量监测将重视在监测内容设计中落实对素养的测查,基于对英语课程标准的研究,建立高质量的英语学习监测指标体系(林敦来等,2023)。


三、多元评价、科学命题、确保英语学习质量检测正向反拨作用
(上下滑动浏览)
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教”是教师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通过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内外教与学的活动,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此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教育部,2020)。
国家义务教育英语学习质量监测工具包括英语学科内容监测工具(听、读、写的纸笔作答以及口试机考)以及相关因素间卷工具(四、八年级学生间卷、教师间卷、校长问卷)。本文所谈聚焦于前者。
学科内容监测工具的研发(即命题)要体现《义教新课标》所确立的课程目标和教育教学理念,要有利于促进和引导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同时,监测工具要体现“导向性”。这里的“导向性”有两层意义。一是要注重命题的素养立意,强化英语课程的育人导向,在真实情境中,全面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另一层意义指监测的后效。亓鲁霞(2018)指出,考试系统的风险是由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利益群体的交互作用决定的,用途和利益群体越多,考试风险就越高,后效也越大,反之亦然尽管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系统被定位为低风险的评估工具,其初衷是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随着国家对监测重视程度的提升(例如,2019年国务院督导办首次以正式函件形式向地方政府通报监测结果),加之监测本身的“问责性”特征,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监测结果的高度关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校管理层和一线教师对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实际上,根据陈慧娟和辛涛(2021)的研究,国家级教育质量监测的重点在于其导向性而非仅仅是监测内容的数量。因此,英语学习质量监测的命题设计应当发挥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激励教师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及评价聚焦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英语学习质量监测就监测工具研发来说,《义教新课标》对未来国家英语学习质量监试题命制有以下四点具体启示。
立德树人,严把语篇和测试任务质量
《义教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改进考试评价。英语学习质量监测的依据是课标,目的是客观、准确地把握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实施状况,诊断英语课程在设计、实施与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因此,监测工具的命制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以语篇和测试任务为抓手,在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渗透对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关注彰显立德树人的主题和跨文化知识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试任务框架中(Bachman & Palmer,2010),语篇是语言输人。考生通过在特定任务中与语篇的互动完成作答展现其语言能力,此为语言输出。在对语篇的解码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同时,学生对语篇中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赏鉴,可以提升其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助其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因此,监测工具开发时,要根据课程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及监测指标,针对四、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严格甄选语言地道、语篇类型丰富、主题和内容彰显素养立意的素材,可包含多模态文本(如图片、图表等)。对于依赖于语篇的阅读和听力命题,话题、内容、难度和长度适宜则会使命题事半功倍。
任务,即测试方法,应基于测试构念来设计。由于监测的内容是核心素养,而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技能,因此任务设计要给学生更多使用语言做事情的机会,并重视作答对思维品质的要求,尤其是对产出性技能(说、写)的考查。如上文所述,语篇蕴含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因此严把“语篇质量关和精心设计测试任务,是有效考查“核心素养”这一构念的关键。
重视语境,凸显综合技能考察
对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文化知识的考查应渗透在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之中。不应仅孤立地考查这些知识,更不应机械地考查对知识的记忆情况。真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依赖于语境,语言使用任务也往往融合两种或更多技能。例如,听完一段信息后,会与他人交流(听说结合);听完一段信息之后去查询资料,以获取更深入的了解(听读结合);读完一段文字会写出自己的感受,或在读的同时记笔记等(读写结合)。因此,考查多种技能融合的测试任务更具有真实性,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语境(Yu,2013)。在《义教新课标》的“评价建议”部分,呈现了6个测试样题,除两个单纯考查书面表达的写作样题之外(样题5、6)余下4个样题均考查两种及以上技能,如下表所示(表1)。

图片

以上任务均融合了两种或以上技能。学生为实现任务的特定目的,需要调动多元认知策略(如获取细节和大意、概括要旨等),与输入材料(如读、听的语篇)进行充分互动,在丰富的语境(也即任务情境)中展示自己的核心素养。
总之,综合技能测试任务区别于分离式测试任务。后者如基于句子的语法或词汇单选题或填空题、句子挖空并提供汉语的词汇任务和翻译题等。这些任务脱离具体语境,为测试而测试,也会给教学带来负面的反拨效应。因此,英语学习质量监测工具的研发和任务框架应摒弃分离式测试任务和纯语言形式转换类试题,重视语境,根据监测指标,确定测试构念,凸显综合技能考查,提高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试题比例。
2022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英语学科命题工作虽然在《义教新课标》发布前已完成,但题目具有前瞻性。例如,本次以课标一级为标准研发四年级监测工具,尽管受限于所考内容和词汇量,英语学习质量监测命题团队也尽可能从语篇而非脱离语境的单句人手进行测试任务设计,从起始阶段即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希望这些理念和实践能为一线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听、说同步,输入输出联动发展
《义教新课标》的教学提示部分指出,在3—4年级阶段,要突出听说,重视模仿,设计多途径的听说活动,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模仿和运用中习得语言,学会表达(教育部,2022)。儿童学习者早期语言习得很大程度依赖听,听说能力的发展早于读写素养发展,在听和说的交互过程中儿童习得语言(McKay,2006)。在口语互动能力模型(Galaczi & Taylor,2018)中,倾听(interactive listening)属于互动能力的一部分可见听和说在互动交际中是密不可分的。
《义教新课标》评价建议部分明确指出,应重视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步发展,创造条件组织听力考试和口语考试,合理调整并逐步加大听力测试题和口语测试题的比例(教育部,2022)。虽然这一建议针对学业水平考试,但对国家英语学习质量监测命题也有重要启示。
早在2011年的国家监测试点阶段,参与监测的英语学科克服困难,力推口语测试,但由于实施条件限制,于2011年在5个试点省市完成了四、八年级的小样本口语测试,测试形式为“考官—考生一对一面谈”。2022年,国家英语学习质量监测的纸笔作答试卷包括听、读、写,其中听力部分的分值权重约占三成;口语监测采用计算机化测试,任务设计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在每所参测样本校抽取5位同学进行口语测试,获得了丰富的全国范围内四、八年级学习者口语表现数据。
基于核心素养的监测势必需要进一步依托计算机技术,全方位优化任务设计和呈现方式,探索基于问题情境的、更为开放且更有互动性和真实性的测试任务设计,使听和说、听和写、听读写等能力的考核融为一体,更全面地反映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发展核心素养的情况(林敦来等,2023)。
践行“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理念,发挥积极后效
虽然英语学习质量监测是终结性评价,但在监测体系开发过程中也借鉴了“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leaming-oriented assessment,简称LOA)”理念,该理念与课标所倡导的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理念一脉相承。LOA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评价任务即学习任务”(Carless,2007),该理念认为评价任务的设计应能激发学生展开更好的学习实践。在四、八年级纸笔测试任务中,通过给出示例(example)来搭建脚手架,让学生在测试中更好地理解指令和作答方法;在口试中,设计学习环节,请学生跟读发音,在朗读文段之前学习和模仿关键词的发音。这些学习体验同时优化了测试体验,体现了“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理念。
此外,作为一项低利害测试,英语学习质量监测系统的决策者和设计者期望监测具有正面后效的作用(亓鲁霞,2018),即积极的反拨效应。如上文所述,在决定测试任务类型和任务设计时,设计者充分考虑监测对教学的潜在影响,尽量采用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和核心素养发展的测试任务类型。在具体命题中,遵循“科学性、规范性、适宜性”,确保测试的积极后效。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英语学习质量检测的效率和效果


《义教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要重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教育部,2022)。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势必要求评价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一系列研究也表明,基于计算机的测试任务设计能够增强测试的真实性和互动性(Bachman,2000;Chalhoub-Deville,2001;Fulcher,2003;Hauck等,2016)。
目前,国家义务教育英语学习质量监测在听、读、写方面仍延续纸笔测试方式,但在口语方面,已由2011年试点监测的“考官—考生一对一面谈”形式发展为计算机化测试形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任务设计中使用多模态素材(如图片、动画、视频等)成为可能,大大提升了任务的趣味性,使任务更符合目标测试对象的认知心理以及兴趣偏好,增强了考生作答的参与度和与任务的互动深度。自动评分引擎的开发和使用极大提升了评分的精度和效率,大幅节省了人力物力的同时,能获取更为丰富的反馈信息。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自动评分的精准度,并探索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基于更为真实情境的任务设计,获取和分析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认知、非认知和元认知技能运用和变化的行为数据(徐瑾劼、张民选,2023)。


五、结语


国家义务教育英语学习质量监测的宗旨是科学、准确、及时地“把脉”我国英语教育质量状况,为教育决策制定提供依据,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亿万儿童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监测工具的开发和设计依据是课程标准,《义教新课标》预示着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迈向新时期。未来英语学习质量监测要进一步落实课标所倡导的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理念,并探究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核心素养的监测,为国家相关教育教学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上一篇:教研工作亮点 下一篇: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研究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