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科研 教研成果

教研工作亮点

  • 2025-01-08 10:42
  • 阅读 54
分享到:

2024接近尾声,现在很多区域教研部门都在规划新一年的工作。规划年年做,明年做什么?或许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年度目标,用这个目标驱动、引领全区一年的教研工作。

不管这个目标是什么、如何定,它至少符合两个标准。首先,工作结果必须是“看得见”的亮点,所谓看得见,即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估;其次,工作结果必须是“拿得出手”的成果,不仅仅学校、教师可以直接使用的东西(教学设计、课件、试卷等),还最好是课题、论文甚至专著等教研科研的成果。

这是比较高的标准,但也是可以实现的。如果实现,对于区域教研的“破局”“提升”价值非常大。所谓破局,是打破徘徊不前、低水平重复的局面;所谓提升,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再上台阶和水平。

如果您苦于没有好的思路,按照我过去几年来各地试验的感悟和心得,学教评一致性教学改革项目还是值得尝试的。区域推这个项目一般要做3-5年。

具体做什么?怎么做?

学教评一致性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一个教学原则,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著作和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距今已经半个世纪多了。2022年我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重申(不是“提出”)这一标准,只不过叫做“教学评一致性”而已。这一理念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黄金法则”,非常重要,但在现实中却远远没有得到重视和落实。

落实学教评一致性理念,就是落实课程标准。这一点,如果能够认识到位,区域教研部门就会自觉去践行。

落实学教评一致性理念,实质上需要至少三大步。第一、先把这一理念在教学设计中落地。简言之,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做到学、教、评的内在一致。第二、把学教评一致性落在课堂。只是设计好还不行,还需要专业的课堂教学实施行为。这一步的核心其实是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第三步、把学教评一致性落在校本教研中。准确来说,第一步就开始做了,也就是集体备课中的一致性问题;到这一步,重点在听评课中的一致性问题。

懂的都懂,这每一步中的“反一致性”现象都非常严重,做起来自然有难度。但是,非常有必要,非常有价值。因为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教学中最核心的备课、上课、评课的专业化就完成了。

这里面,“看得见”的亮点主要是:第一、教师的教学设计马上不一样,不仅仅是文本不一样,而是理念、操作不一样,效果自然不一样。还有,教师的课堂会变化,教研会变化。

“拿得出手”的成果可能就是一本书、一些课题,以及案例。这些年,参与的实验校不仅申报了从市区县到省级的课题,更有大量案例、课例,还正式出版了案例集。




上一篇:核心素养与英语课程目标问题解读 下一篇: 基础教育英语学习质量监测命题的启示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