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允许孩子“不知天高地厚”,但教会他“敬畏与责任”
- 2025-03-27 14:27
- 阅读 1
孩子总是充满好奇,满怀憧憬,有时候甚至会显得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他们梦想着飞向月球,幻想着成为超级英雄,对于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无畏的探索欲。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这样的想法,可能会嗤之以鼻:“你这孩子,别做梦了,哪有那么容易!”
孩子兴冲冲地尝试新事物,却频频失误,家长便不耐烦地指责:“你怎么这么笨,别瞎折腾了!”
这些看似“不知天高地厚”的想法和行为,其实是孩子成长中宝贵的财富。
一、允许孩子“不知天高地厚”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他们常常“不知天高地厚”,敢于尝试、敢于冒险。
这种无畏的精神是成长的动力,也是创新的源泉。
家长和教育者应当允许孩子在这样的状态下自由成长,而不是过早地用成人的规则和限制去束缚他们。
例如,孩子可能会在雨天不顾一切地跑出去踩水坑,或者在公园里爬上高高的滑梯。
这些行为在成人眼中可能是“危险”或“不听话”的表现,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探索世界、体验生活的重要方式。
家长应当在不危及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去尝试、去体验,甚至去犯错。
二、教会孩子“敬畏”
但是,允许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会孩子“敬畏”。
这里的“敬畏”并非指恐惧,而是对自然、对生命、对规则的尊重与理解。
比如,当孩子在公园里追逐小鸟时,家长可以适时地引导他们:“小鸟也有自己的家,我们不要打扰它们。”
当孩子想要摘花时,可以告诉他们:“花儿也有生命,摘下来它们会疼。”
通过这些小小的引导,孩子会逐渐学会尊重自然、尊重生命。
三、教会孩子“责任”
在允许孩子自由探索的同时,教育者还需要教会他们“责任”。
责任感的培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孩子需要明白,他们的行为会产生后果,而这些后果需要他们自己去承担。
例如,当孩子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家长不应立即责备,而是可以引导他们:“花瓶碎了,我们需要一起清理,下次要小心一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过度保护与过度放任的平衡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常常陷入两个极端:要么过度保护,要么过度放任。
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探索的勇气,变得依赖和胆小;
而过度放任则可能让孩子失去对规则的敬畏,变得任性和不负责任。
正确的做法是,在允许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的同时,适时地给予引导和教育,教会他们“敬畏与责任”。
这种平衡的把握,需要家长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足够的耐心。
五、如何做到“允许”与“教会”的平衡
1. 观察与等待:当孩子表现出“不知天高地厚”的行为时,家长可以先观察,等待孩子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孩子想要自己穿鞋却穿反了,家长可以等待几秒钟,看孩子是否会自己发现并纠正错误。
2. 适时引导:当孩子遇到困难或犯错时,家长可以适时地给予引导,而不是立即介入。例如,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哭闹,家长可以引导他们:“你可以试着和小朋友商量,看看能不能轮流玩。”
3. 共同承担后果:当孩子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后果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承担。例如,孩子因为贪玩而弄脏了衣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洗衣服,并告诉他们:“下次玩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弄脏衣服。”
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和耐心。
允许孩子“不知天高地厚”,是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和机会;教会他们“敬畏与责任”,是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作为家长,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度,既要保护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又要引导他们学会敬畏和责任。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快来成为第一个评论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