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的课堂实施
- 2025-04-23 16:46
- 阅读 4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几项:一是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即学习起点在哪里、到哪里去,明确学习的方向;二是呈现评价任务,让学生明白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是什么; 三是收集评价信息,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四是处理评价信息,有效地推进学习。
教师“教”的工作与学生的“学”、课堂目标达成度的“评”高度一致。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明白白地进行以上四项工作的设计与实施。
一、学习目标展示
学习目标是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而确立的大单元学习目标,根据课时教学内容又分为不同课时的课时学习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强调“以终为始”,学习目标就是本节课要达成的预期目标,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终点,同时又是课堂学习的起点。课时教学开始后,就要让学生明确知道要到哪里去,即学生学习的终点是什么。因此,教师要以合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展示主要可通过如下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将目标告知学生。课堂教学开始后,教师通过课件对学习目标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细读、默读、齐读等不同方式,理解学习目标要求。二是运用良好的作品样例,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优秀的作品、成果等,选取其中能代表本节课学习目标的样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以此理解学习目标,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和标准,并在学习过程中向着这个目标前进,进而达成学习目标。
二、呈现评价任务
在课堂教学开始后,教师要在合适的时间呈现评价任务,引导学生实践评价任务,进入学习进程。教师对于评价任务的呈现,不是简单地把评价任务“端上来”,或者是简简单单地把评价任务告诉学生,而是要根据评价任务的特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讲解、提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白评价任务。如果学生没有明白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就无法持续有效进行。
那么,如何更好地呈现评价任务呢?一是教师可以直接告知学生评价任务。这种方式,教师对评价任务的表达必须非常清晰,不仅是教师认为的清晰,关键是要让学生能理解得清晰。教师可以借助PPT呈现,再加上适当的解释;也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用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提供优秀的作品范例。二是让学生一起参与评价任务的评价规则的制定,引导学生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理解评价任务。
三、收集评价信息
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坚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一个不关注评价信息的教师有如蒙着眼睛上课,无法看到学生,无法发现学生的优点或不足。教学中,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对于评价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倾听、对话、观察等方法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判断,进而评价学生学习信 息,包括错误的学习信息、特殊的学习信息、面上的学习信息、个体的学习信息 等。教师要运用自己的实践智慧对学生学习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判断,从而获得能够证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信息,引导学生学习,优化学习过程,推进 学生学习持续达成学习目标。
四、处理评价信息
在评价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对各种各类的学习信息进行恰当的判断,做出不同的处理,进而明确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展示学习信息、处理评价信息的过程。如果学生展示的信息证明学习目标已经达成,那么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已经走到了哪里;如果学生展示的信息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漏洞,用恰当的方式补充引导,让学生走向更正确的学习;如果学生展示的学习信息存在着明显的差错,那么教师就 要立即进行纠正,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错误之处,进而改正错误;当然,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示的信息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存在困惑之处,那么教师就要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厘清思路,走出困惑;如果学生的学习信息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存在杂乱无章的现象,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一起梳理学习容,帮助学生厘清线索、厘清思维;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明之处,教师就要善于抓住 学生的良好表现,放大学生优点,并借此肯定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总之,对于学生学习信息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联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桥梁。
五、拓展延伸提升
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大多数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但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最基本标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学习目标,进行深度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对所教问题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加深对目标的理解。拓展知识不分课内课外,教师要深挖学习内容的内涵,这对提升学生思维和能力会有极大的帮助。
六、课后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是学生通过梳理已学知识反思自己”学”与“习”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认知自己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反馈自己学习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1.要引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反思达成情况
学习目标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从学生角度而确定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是学生学习最终要到达的地方。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认知领城的知识。反思学习结果,也就是反思“学会了什么”。
2.体据评价任务,反思“是否学会”
数师指导学生通过评价任务评判学习结果,反思学习“是否学会”,也就是让学生清楚在前进的道路上“现在到了哪里”。如引导学生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与结果做出判断。学生通过表现性评价的评分规则进行自我反馈,将自己的表现与优秀的样本做比较,找出差距,了解自己的进程,评判自己的成果,监控任务表现的质量,改善自己的表现。
3.依据新情境与新任务,反思迁移能力
从信息传递与加工的角度看,“学”是接收信息,“学会”是对信息的加工。学生有没有“学会”关键还是看学生面对新情境与新任务的表现,新情境下的问题帮助学生检测“学会了什么”,学生在新情境与新任务中解决问题能力、迁移能力的高低才是衡量学生“何以学会”的最佳策略之一。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