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法,贵在读进去吐出来
- 2025-04-23 16:57
- 阅读 5
胡适先生说:“至于读书方法我已经讲了十多年,不过在目前我觉得读书全凭先养成好读书的习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与其教方法,不如养习惯。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再好的方法都是徒劳。
如何让孩子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我认为,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基本策略有四条:其一是成人示范,让孩子看到成人阅读给人带来的幸福;其二是选好书单,不要强迫孩子读他不喜欢的书,那样兴趣会消失殆尽;其三是关注同伴们读的书,让孩子读同龄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他们就能找到交流话题,有共同的语言密码;其四是建立仪式感,比如,可以把书作为孩子的生日礼物,在孩子朗读时全家聚精会神听,等等。
作为家长要不要教给孩子精读一本书的方法?我个人觉得不要刻意教。如果家长自己对阅读的策略不太了解,无须机械地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整本书阅读方法的习得,学校是实施的主体,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
如果家长了解阅读策略,不妨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采取追问、讨论、辨析等方式,在不经意间让孩子接受阅读方法的训练。若是家长一定要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可以借助导赏手册,教给孩子预测、图像化、找重点、联结、提问、推测、转化、监控等基本策略,为孩子搭一架向上攀登的梯。
有效的阅读离不开输出,前提是指导孩子做有营养的阅读。所谓有营养的阅读,不是翻翻书,了解故事大概,而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手不离笔,不断圈点标注,留下阅读的痕迹,把书读厚;同时要舍弃枝叶、抓住精髓,在读完一本书后,形成一个阅读思维导图等,把书读薄。
让自己产生“认识”“看法”“观点”“见解”等,这是“读薄”的最高境界。读书一般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读了什么,主要是信息提取式的阅读;第二层是懂了什么,主要是分析推理、整合诠释式的阅读;第三层是想了什么,是反思评价、创意表达式的阅读。
读书的输出,一般有这样几种方式:“读”书。王小波先生说过:“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的,不是用来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书。”古人常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看三遍不如读一遍。看书是消遣,读书是求学求知。
“演”书。就是将阅读与戏剧相连接,把书籍演出来。戏剧表演形式不拘一格,如经典对白、精彩片段吟诵、分角色表演等。
“画”书。让孩子画名著插图、画美文场景、画经典故事情节、画思维导图、设计创意书签、创作最喜欢的图书人物卡通形象等,将美术教育和读书活动融合在一起,满足孩子阅读之后的创作欲望。
“说”书。要检验学习的成效和阅读的效果,说出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把自己阅读的东西清晰地说出来,才表明真正的理解。
“写”书。可以让孩子设计阅读小报,仿写续写名著名篇,编撰“我的成长书”,制作孩子个人作品文集等,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共生。
“做”书。开展“手指上的阅读”,让学生把读过的经典作品中印象深刻的场景,用各种材料复制出来。如读完《小王子》后,指导孩子用卡纸、皱纹纸、稻草、蛋壳、田螺、毛线、布条等,创造出心中的“小王子”的形象。
“观”书。这里的“观”主要指电影阅读。以经典电影为媒介,将“直观性”的观影与“抽象性”的阅读有机结合,融“读、赏、写、画、演”为一体的直抵孩子心灵的综合性体验,引导孩子热爱阅读、关注生活,进而引领孩子的精神成长。
一张张书页就是一双双翅膀,通过阅读,这些书页就会活起来,带着你的孩子成为飞翔的小天使!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