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科研 教研成果

“教”“学”“评”角色的新变化

  • 2025-04-23 17:00
  • 阅读 3
分享到:

教、学和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承担育人功能。其中,“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依据。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教--评”一体化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师不仅要“教”,要“评”,还要教学生评;学生不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如何评价并积极参与评价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通过评价改进自己的学;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监控和调整教学,并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促进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

                                                                                 教

老师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核心素养。老师要依据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和组织教学资源,遵循教育原则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但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老师在考虑教什么、怎么教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评什么、如何评,什么时候评,实施教学评价并运用评价信息改善教学。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老师要诊断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选择评价工具,实施包括任务、考试、小测试、表现、项目、调查等正式评价和提问、对话、观察、记笔记等非正式评价收集学生学习是否发生和目标实现程度的证据信息,有规律地对学生进行描述性反馈。反馈包括哪些地方学得好和下一步该怎么做的具体信息。老师要根据学生已经掌握和尚未掌握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核查并继续教学。诊断学生学习需求类型,汇聚焦点,解决问题或误解,从而支持学习。

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知识,实现目标,还要教学生评价。要主动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和学生分享学习目标,确保学生明白课堂关注的学习目标到底是什么;用好作业和差作业作为示范和样本,呈现作业的创造过程,让学生知道学习成功的表现特征是什么以及评价的“量规”如何使用;合理设计评价方法准确收集评价信息,并在反馈中示范如何评价。老师提供的反馈应该以自己希望学生能够进行的思考为模型,教会学生自我评价。老师要创造良好的评价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不是学习的失败,反而会引出新的学习,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让学生愿意并主动参与实施评价和自我评价,给自己反馈,学习如何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

学生要学习老师教的知识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主体身份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实现学习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所有的教都要通过学生的学而起作用。

学生要接受老师的学业反馈,但学生不再是在学业结束时被动接受评价的对象,而要积极参与评价的全过程,主动开展自我评价,用自己的评价结果去解释老师、他人的评价反馈信息,并采取行动,改善和促进自己的学习,成为评价的主体。

学生不仅要会学、学会,还要学评、会评。学生要学习、理解并准确把握学习目标,确立正确的目标导向,实现有意学习。充分认识到作业和任务只是手段,学习才是目的;学习不是为了表现自我,而是实现成长。

学生在学习一开始就要清楚学习目标,知道“要到哪里去”,在作业之前就要知道好作业和差作业的标准和判断依据,认识到什么才是良好的知识、理解、技巧、作品或者表现,和老师形成一致的质量观,清楚老师期望的目标并将其当成自己努力追求和实现的目标。学生在生成作品的过程中,持续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有一份步骤集或者策略集供学生随时挑选,就能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习。

学生要接受老师的反馈,能够正确理解并以积极的态度回应老师的反馈,并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业成就。

学生要能够根据不同的目标种类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基于一个合理的“度量尺寸”实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通过自评和同伴互评准确测出关于预期学习是否成功的信息,诊断自己的学情,给出具体的指导,指明哪些学习目标已经掌握,哪些尚需继续学习,随时随地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并根据评价结果信息采取行动。

评,不仅是指在学业结束时有关部门、领导和老师组织实施的用于问责的一锤定音式的高利害终结性评价,用来对学生学业进行评判和鉴定,决定学生能否毕业获具有某种资格,判断教学是否有效并决定专业的取舍。更多的是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学相互交织和缠绕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以目标为导向,与教学保持一致: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去确定评价的内容、标准和方式,设计的评价工具或者活动直接与学习的内容标准保持一致,所有的条目或者任务都与已经教授或者将要教授的知识匹配,考查教师的教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是否真正发生和目标实现的程度。通过评价了解学业质量表现和目标的差距,准确收集学业证据信息,并为教学提供依据。

评价促进教师的教,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根据需要调整教学进度,设计聚焦性教学,必要时重复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并辅以及时的反馈,搭建教学支架,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课堂评价反映学习成果,这些成果与老师、学生们每天做的事情息息相关,只要有时间采取行动,以课堂评价为基础,就能酝酿出容易理解且精确的学习反馈。优质的评价项目和实践活动能帮助教师获得学生学业成就的相关信息,做出解释,并采取行动,如受数据驱动的决策,制订中期评价,对干预的反应,差别化教学,实时评价,以及提问策略。根据从教学中收集到的有益信息采取行动,老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了什么和学的怎么样,有助于改进提问和对话技术。

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老师的反馈和学生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发展学生的能力,帮助其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对学习行为进行调整。通过自我评价或者老师的反馈,知晓自己的成绩、优势和进步,有助于学生提高信心,提升希望,提供动力,有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参与接下来的学习。明确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让接下来的学习更有效。

学生通过追踪自己的学习进度,作为学习者洞察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看看自己已经学会了多少,感受自己如何掌控获得成功的条件,加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努力带来成功的信念),增加他们尝试的动机。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学业成功质量标准,感觉成功可控,做出继续努力的承诺,最终提高成就。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加深理解,将知识记得更牢,在努力和成功之间建立连接,获得学习经验,追求进步的决心更大。

教、学和评是共生共存的孪生兄弟,如影随形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活动内容、学生参与,考评任务、结果利用,老师要通盘考虑,以学定教,以教定评,教学评保持一致,一体化统筹设计,交互实施。

教是主导,学是主体,评是保障措施。没有教,学和评就失去了指导,必将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没有学,教和评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评,教和学就容易偏离方向、失去动力。

老师不仅要重视“教”的设计,还必须认真地设计评价才能得到准确有用的信息。工具或活动要具有很高的质量,能够提供包含大量细节的信息,指明具体的问题所在,比如错误理解、以便教师能妥善解决,采取什么行动,以及行动的对象。老师要在不断提供教学艺术的同时提升评价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准确收集并科学解释评价信息,有效利用信息采取行动,并给学生提供高质量反馈。

学生也必须对信息或老师重构后的信息进行解释,并采取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收获。不是反馈促进了学习,而是学生以行动对反馈做出回应促进了学习。让学生刚开始学习就参与到评价中来,这样的评价才能满足老师和学生的信息需求,以获得最强动机和最大成就。

评价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老师和学生都以评价实施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准确收集证据信息并及时分享交流,师生都有时间根据评价结果采取行动,才能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良性互动。




上一篇:完善立德树人评价体系培养时代新人 下一篇: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