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的构建
- 2025-05-20 15:13
- 阅读 51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高效的课堂,该如何构建,才能让教学有效发生,才能让学生深度进行?在实践中,我觉得,要切入一点,抓住关键要素。关键要素是什么?那就是学情,目标,任务,活动,评价,在这些要素之间建立关联,一体化的思维导图才会清晰可见。落实到课堂上,具体实践如下:
一、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立标”课堂——教
教学目标。在教学评一体化过程中重要性非同小可,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上是重中之重,居于核心地位。一方面是教学的导航,指引教学方向,一方面是教学引擎,助推教学评一致性实现。教学评三个环节都必须在教学目标之下才能开展。
立标,就是确立教学目标。目标清晰的课堂,才是教学评一致的课堂。如何评价教学评一致,准绳就是教学目标,所以立标是开始,先确定教学目标,明晰方向,
教学目标不但可以为教师教学指引方向,还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导航定位。教学中,教师自己一定要清晰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我们要把他们带到哪里去。如果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去哪里,试问,这样的教学意义何在,教学目标如何达成?师生合力形成的基础是目标一致。默契才会产生,否则就会貌合神离。
二、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对标”课堂——学
确立教学目标之后,就要考虑如何对标的问题。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也就是教学目标该如何转化,如何呈现在学生面前。
呈现方式不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动机,学习获得感以及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那么该如何对标?直接将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不是不可以,但是似乎又有点不合时宜,因为学生知识储备理解能力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但是不合时宜的恰恰确是大多数老师都在做的。想想我们的课件,每一个课题下面几乎都会打上课标。大部分学生是不理解课标的,平时要不是伤公开课示范课,又有几个老师会关注课表?教师思维的广度决定了学生思维的高度,所以对标应该是润物无声的那种,最好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在问题,任务,情境中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知教学目标,理解教学目标。
由此就要提到结构化教学,一堂课,几个子目,整合成几大教学板块,有几个教学目标就要有几个教学板块,教学架构的构建在教学评一体化过程中特别重要,它体现的是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的双向构建。传统的教学结构一般都是线性的,而板块式教学可以线性,可以并列,可以纵向递进深化,可以交叉环绕互相促进。他们是交叉重叠共进关系。如此,教学目标才是真正落在实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才不至于游离和蹈虚。
三、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达标”课堂——评
教学 目标是否达成的依据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即是否学会。怎么才能知道学生学会与否?那就要运用评价手段。
学而不评,那是自由式学习,不是目标导向学习,目标学习的教学评价是始终存在于教学过程前,中,后。进而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实际上对教训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人称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可是实际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运用终结性评价,用一张试卷,一次检测来形成终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价会让我们陷入唯分数论,唯成绩论。进而我们会忽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课堂上即使有形成性评价。也只是课堂提问的一种简单互动,很少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不断质疑。
所以,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评是催化剂,会让学生的知识储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都可以得到提升。一堂好课是什么样子?专家学者都给出不同的标准,许多老师自己心里也有标准,可是我觉得,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一堂好课一定是教学目标清晰的课,一定是立标,对标,达标三位一体的课,一定是以生为本的课堂,也一定是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课堂。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