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创设的原则
- 2025-05-20 15:15
- 阅读 34
情境营造是优质教学的核心教学设计,而课堂导入在教学氛围营造方面处于教学的开端,它能够奠定教学氛围的整体基调,影响整节课教学氛围的质量。所以,课堂导入是决定一节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课堂导入是教学情境创设,因此其应具备情境创设的基本功能;课堂导入是一节课之始的情境创设,受课堂教学时间限制及教学主题的限制,因此,又延伸出其他创设原则与要求。
(一)导入创设的激趣原则
导入的首要教学功能是激发兴趣,因此,导入创设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激趣原则。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良好的导入能够把新的学习内容变成学生的“兴奋”中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中。从教学导人“激趣”的基本功能来看,教师创设导入的首要原则即为激趣,如何达到激趣的目的呢?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创设导入素材的选择及创设形式,比如素材新颖有利于激趣,形式如游戏、歌曲演唱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情及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素材及形式,以达到激趣的目的。
“万事贵乎始”,新颖别致的高超导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为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导入创设的关联原则
导入显然是为新的教学内容的完成而创设的,因此,激趣是激发起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这就要求导入创设能够实现新旧知识的关联。导入创设讲求关联性是指导入内容与新知存在内在联系,能够自然地引出新知,使学生形成生活情境中的知识形态,在具体的情境中达成目标。关联性包括这几层含义:导入内容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导入内容与当地社会文化建立联系;导入内容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等。
(三)导入创设的设疑原则
所谓设疑,就是教师在导人情境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问,制造认知冲突,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疑的目的有三:一是激发兴趣,疑问本身同时也是兴趣点:二是启动思维,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疑问催人思索;三是为达成教学目标作铺垫。所有的教学行为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
的,如果认知疑问来自于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知识目标、过程目标,也可能是价值目标,那么,我们回应这一认知冲突的时候,恰好就是达成目标的过程。所以,好的设疑能够成为整节课的思维起点并贯穿整节课的教学,使课堂教学沿着目标指定的方向有序进行、精彩创生。
(四)导入创设的简洁原则
导入是教学的开端,并不是教学的主题与重点,因此,导入务必简洁。导人创设的简洁原则包括这几个方面:导入占用的课堂时间应尽量简短,不能喧宾夺主,最好在3--5分钟;教师的导入语言要简洁,不能过于重复、烦琐,让学生难以理解;导入的内容要简洁,易于学生理解。
总之,通过导入营造教学氛围,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教学内容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的教学开端的设计。精彩、高质的课堂导入是一节成功、高效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它的重要作用在于营造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影响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新授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注意力。导入的形式应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教师可根据不同文本、不同学生的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实施导入环节。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