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科研 教研成果

项目化学习与跨学科学习

  • 2025-05-20 15:27
  • 阅读 127
分享到:

一、项目化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的定义

  1. 1.项目化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具有现实意义的项目来促进深度学习,强调主动探究、合作、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其核心是围绕驱动性问题,在真实情境中整合知识、技能和素养,最终形成公开成果。例如,学生设计风力发电机时需综合物理、工程学知识并实践操作
  2. 2.跨学科学习

    整合两门及以上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打破学科边界,以全面视角探索复杂问题或主题。其目标是促进学科间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例如,研究全球化影响需结合历史、经济、政治等学科视角

联系

  • 共同目标

    均指向核心素养培育,如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等
  • 互补性

    项目化学习常需跨学科知识支撑(如设计桥梁需工程与数学结合),而跨学科学习可通过项目化形式落地(如研究濒危动物保护需多学科协作)
  • 实践融合

    两者常结合使用,例如在“校园可持续发展计划”中,学生既需完成项目任务(项目化),又需整合生态、地理、社会学知识(跨学科)

二者之间的联系

  • 项目化学习是跨学科学习的有效载体 :项目化学习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和情境。例如,在 “设计智能交通系统” 的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物理、信息技术、数学等多学科知识。

  • 跨学科学习为项目化学习提供知识支持 :跨学科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学科界限,拓宽知识视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项目中的复杂问题。例如,在进行 “城市规划” 项目时,学生借助地理、历史、社会学等跨学科知识,使规划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 共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者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沟通能力等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应对各种挑战。

案例解析

案例1:设计校园雨水收集系统

  • 项目化学习

    学生需完成雨水收集装置的设计与制作,通过调研、建模、测试等步骤解决问题
  • 跨学科学习

    涉及物理(流体力学)、数学(容量计算)、美术(装置外观设计)等学科整合
  • 区别与联系

    以项目为载体,自然融入跨学科知识,体现两者的协同性

案例2:研究“全球化的影响”

  • 跨学科学习

    整合历史(全球化进程)、经济(贸易关系)、政治(国际政策)等学科视角,形成综合分析
  • 项目化学习

    若要求学生提出应对全球化的政策建议并展示成果,则转化为项目化学习
  • 区别

    前者侧重多学科知识关联,后者强调成果导向的实践过程。

案例3:制作喂鸟器

  • 项目化学习

    学生需经历设计、制作、测试等环节,解决“如何保护校园鸟类”的实际问题
  • 跨学科学习

    结合科学(鸟类习性)、美术(外观设计)、数学(材料成本计算)等学科内容
  • 融合点

    项目驱动下,跨学科知识自然嵌入,形成深度学习的闭环

例子阐述

  • 例一:环保主题的跨学科学习项目 

  • 项目化学习 :学生开展 “减少校园垃圾” 项目,通过调查校园垃圾产生情况,制定减少垃圾的方案,如设计垃圾分类标识、组织宣传活动等,并最终实施和评估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要关注如何通过实际行动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组织策划和实践能力。

  • 跨学科学习 :学生从科学角度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从数学角度统计垃圾产生数据,从语文角度撰写宣传文案,从美术角度设计标识等,整合多学科知识深入理解环保问题。

  • 例二:“校园植物分布” 的学习项目 

  • 项目化学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负责校园内某一区域植物的种植和养护,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制作植物生长手册。重点在于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观察记录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跨学科学习 :学生在生物课上学习植物的生长习性、结构等知识,在地理课上了解校园所处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语文课上撰写植物观察日记等,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

例三:“技术与工程” 课程中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 项目化学习 :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风力发电装置,需要完成从设计图纸绘制、材料选择到组装调试等一系列任务,最终展示并测试装置的发电效果,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

  • 跨学科学习 :学生运用物理学中的力学、电学知识,数学中的计算和建模知识,以及工程学中的设计原理等,解决风力发电装置制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体现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上一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典型案例 下一篇: 小学英语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实施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