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有哪些习俗呢?——王庙中心小学传统文化小课堂
- 2025-11-17 16:49
- 阅读 4
分享到: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一、重阳食韵:舌尖上的传统

重阳节的饮食文化底蕴深厚,每一道食物都承载着美好寓意。重阳糕松软香甜,十余道传统工序造就其美味,“糕”与“高”同音,寄望步步登高;羊肉面以光洁细长的面条喻长寿,“羊”通“阳”,是为老人御寒滋补的佳品;菊花酒清香柔顺,古人视其为祈福的“吉祥酒”,适宜老年人饮用;螃蟹在重阳时节膏黄肥美,搭配姜醋食用,驱寒又提鲜,正如古诗所云“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
二、古风重阳:古人的节日雅趣


古人过重阳,仪式感与文化味十足。登高远眺源于对山岳的崇拜,老人们借此强身健体、祈福长寿;重阳赏菊风尚可追溯至魏晋,陶渊明“秋菊盈园”的诗句便是佐证;配插茱萸寓意驱邪避疫、祈求长寿,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让这一习俗流传千古;此外,山区村民有晒秋的农俗,南方还有放纸鸢“放晦气”“放福气”的习俗,同时重阳节也是祭天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的日子。
三、诗意重阳:诗词里的节日情怀

重阳节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诗词中满是节日的韵味。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以“遍插茱萸少一人”道尽思乡怀亲之情;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约友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满是田园诗意;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描绘了重阳宴会上白菊的独特风姿;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毛泽东“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豪迈,都为重阳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